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7大火力發電企業集體上書,要求自治區經信委盡快協調解決當前面臨的經營困難,以解救“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的火電企業。文件顯示,上書的7家企業,既包括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四大發電集團所屬的寧夏分公司,也包括中鋁、京能、申能駐寧夏的火電企業。煤企和電企如同一對“冤家”,煤電矛盾終于又演化到難以調和的地步。
七大國企聲稱:目前區內火電度電成本高達0.27元/千瓦時,超過了區內標桿電價水平,火電企業已處于全面虧損狀態。煤電矛盾一直就有,而這一次形勢更為嚴峻,受煤炭去產能政策影響,煤價持續逆勢上漲,也讓火電企業吃夠了苦頭,上漲的煤價也被看做是火電企業虧損的“罪魁禍首”。
即將面臨全面虧損
“煤電企業很可能在今年陷入全面虧損,將可能無錢買煤。”這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最新做出的預測。
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2017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也表示,2017年煤電利用小時數還會更低,估計在4100小時左右。隨著煤價的回升和煤電裝機的攀升,2017年火電企業面臨全行業虧損風險。
楊昆在此前中電聯召開的2017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表示,2016年煤電企業利潤已經出現了“斷崖式”下降,五大發電集團在2016年的利潤同比下降68.6%,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降96.6%,降幅呈持續擴大態勢。他認為造成煤電企業效益變差最直接的原因是煤炭價格的上漲。
2016年煤炭行業去產能政策集中實施,其中“276天”限產政策帶來全國煤炭供應偏緊。2016年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平倉價格達到639元/噸,較年初上漲73%。來自中電聯的數據顯示,五大發電集團2016年12月的平均到場標煤單價同比上漲66%,但這部分燃料成本的上漲未能通過煤電聯動向外疏導。
與煤價上漲形成對應的則是售電價格卻在降低。據了解,2015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兩次下調全國煤電上網標桿電價,累計下調約5分/千瓦時。在電力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直接交易使得各地發電企業的交易電價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2016年成交電價平均降低了6.4分/度電。
“煤電企業效益下滑最直接的推手就是煤價上漲。除了成本高企之外,煤電企業認為當前售電價格低。這樣就形成了雙重壓制,煤企的日子自然是很煎熬。也就出現了‘上書’的戲碼。除此之外,煤電企業還面臨著全社會用電量增速低迷、電改全面推進等方面的沖擊。” 能源互聯研究者、前CEEC鎮江華東電力設備制造廠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項目經理聶光輝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的煤價整體上會高于去年,這讓煤電企業的成本繼續高企。同時,由于煤電產能過剩,電力需求降低,煤電機組利用小時數也會進一步下降,這意味著虧損的煤電企業會越來越多。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認為,發電企業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和經營發展轉折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正面臨歷史性的拐點。2017年的經營形勢不容樂觀,發電企業受到多重擠壓,盈利空間大幅壓縮,經營將更加艱難。
煤價下調能否實現
面對困境,“上書”的七家企業建議自治區政府協調寧煤,盡快降低煤價至260元/噸以內,并建議協調開放鐵路運輸市場。另外,還建議政府協調盡快落實超低排放電價。
然而,煤價真的會降嗎?
此前,數份落款為“神華寧煤集團運銷公司”的書面“溫馨提示”在煤炭行業圈內刷屏。這些題為“溫馨提示”的提示并不溫馨,而是強硬回應寧夏7家大型火電企業要求大幅降低煤炭合同價格的訴求:不行,一分也不降,否則從4月1日起將斷供。
看到煤企的強硬態度,想必煤電企業的心涼了半截。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力行業多年來借助煤炭發展,煤企顧全大局沒有主動干擾;現在煤炭行業回暖,電企也不該干擾,應該以大局為重。
“煤電矛盾,在中國電力市場長期存在。煤價漲了,發電成本高企,電企或將面臨虧損;煤價降了,煤企又陷入困境。現在煤電企業因為效益下滑懇請下降煤價。而在此之前電力企業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又何曾考慮過當時虧損嚴重的煤企呢?要求下降煤價,只能看作是對市場的一種干擾。” 采煤高級工程師胡連根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電企出現虧損,希望政府協調解決困難是可以理解的,但七家電企要求將4500大卡的煤價從320元一下降到260元以下,并不符合當前市場供需情況。”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汾渭能源價格中心主任曾浩指出,煤炭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資源緊張的情況確實存在,應該說煤炭企業并未哄抬價格。”
集成期貨煤炭行業研究員鄧舜認為,從近一段時間港口煤價來看,前期虛漲的部分已開始回調。不過,目前電廠庫存偏低,缺少壓價的話語權。4月正式進入煤炭消費淡季后,煤價仍有一定的支撐,不具備大跌的可能性,價格趨穩或小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大。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主產地在安全、環保檢查的制約之下短期內煤炭產量增幅仍然有限,預計3月底之前煤價將難以下跌。四月份以后隨著主產地開工率逐步提升,加之沿海電廠進入檢修期,煤炭的需求量隨之回落,供需將呈寬松的局面,煤價或將穩步回落。”卓創資訊動力煤分析師荊文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聯動機制仍需完善
有分析指出,煤企電企矛盾激化其實已經是業內普遍現象,企業的“上書”,等于給政府出了一個難題,而且是一個兩難問題。如果要求煤炭大幅度降價,政府全力要求推薦的煤炭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將會遇到很大阻力。如果不降價,大幅度虧損的火電企業也會衍生很多問題。
針對煤企、電企兩者之間的矛盾,國務院在2012年發布《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繼續實施并不斷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 5% 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 30% 調整為 10%。然而,雖然煤炭價格在 2016 年大幅上漲,但是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并未啟動。
業內人士坦言,煤電價格聯動落空,煤價不斷波動,2017年將是煤電企業最為困難的一年。
2015年以來已兩次下調全國煤電上網標桿電價,電力直接交易進一步降低上網電價,而燃料成本、環保成本大幅上漲、煤電利用小時持續下降導致發電邊際成本上升,煤電企業抗成本波動能力明顯弱化。
對此,中電聯建議完善煤電聯動機制,重新調整聯動周期、價格計算機制等關鍵環節,以合理疏導煤電企業成本。
“煤電聯動機制并不是想象中的漲價、降價那么簡單。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而且需要從多方面去考慮定奪。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問題。現在電能出現了過剩,煤企在寄希望于價格聯動機制的同時,更應該從自身去尋找問題,積極解決。” 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副秘書長劉如君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
據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煤電裝機9.4億千瓦,“十二五”以來煤電裝機累計新增2.91億千瓦。煤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降至4165小時,為1964年以來年度最低。有業內人士預測,到2020年煤電裝機將達到13億千瓦,大大突破“十三五”規劃制定的11億千瓦的目標,煤電利用小時數將進一步降至3600小時左右。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將是今后幾年電力行業的一項重要難題。
面對嚴重的煤電產能過剩,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韓君表示,在當前電力供大于求的情況下,省間壁壘的問題日益突出,價格機制的市場調節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新能源發電難以充分消納。對此,他建議打破跨省交易壁壘,加快制定省間和省內電力中長期交易實施細則。
聶光輝指出,當前電力交易規模和價格總體仍以行政定價為主,能否打破跨省交易壁壘、破除地方利益保護,是下一步深化改革、降低成本的關鍵。
據了解,目前市場化交易仍面臨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等諸多問題,區域電力市場的形成仍然有難度。這不僅為電力市場化改革形成了重重阻礙,更阻礙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許多省份為了保護當地煤電企業,寧可用省內高價煤電,也不用外來的低價風電和光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