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海的時候,在朋友家住了一夜。這個1993年出生的朋友現在在一家影視公司上班,明明才24歲,卻突然感慨一聲:“我們公司來了一個1997年的實習生,我覺得自己好老了!
衰老對他來說,似乎比沒錢更恐懼。
他說,有一天他因為出門太晚忘記刮胡子,在公司開了一天的會,累得精疲力盡,于是去洗手間洗把臉。當他洗完臉抬頭看鏡子時,完全被自己嚇到了,他從未覺得自己這樣憔悴過,松垮的皮膚、濃重的黑眼圈、橫七豎八的胡茬,那一刻,他真的覺得自己老了。
前幾天,跟一個攝影師朋友聊天,他1995年生。聊到后來,我問了一句,你們是不是覺得90后都特別老了?攝影師朋友看了看我,一邊尷尬地發笑,一邊點了點頭。他說,完全無法想象自己五年后的樣子,覺得好像是下個世紀的事情。
當然,在這些談論中,也有過這樣的對話——他們覺得我看起來很年輕,雖然我也已經到了他們認為“老”的年齡。
2
我突然想起自己剛上班的時候,許多85后的同事對我投來羨慕的目光。那時候,他們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90后真的好年輕啊”。
當時有一個對我特別好的姐姐,她和我說,每次看見我的時候,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她剛進公司的時候已經是六年前了,那時她覺得自己是真的年輕啊,出差的前一天晚上還可以和朋友去KTV通宵嗨歌,第二天一大早直接提著行李上飛機。說到后來,她只剩下一聲嘆息。
經常有朋友到家里來玩,說起眼下身邊新來的同事,1996年、1997年出生的孩子都已經開始工作了。天哪!然后細細一算,自己距離三十歲越來越近,真的太恐怖了。
可是,這些將年齡看得如此重的人,恐慌的真的是衰老嗎?
3
我曾去電臺錄過一次節目。節目間隙,和主持人小馬哥聊天,問起他過去的故事。
他說,他到這里來主持節目已經有八九年了,在成為主播之前,誰都想不到他是一家汽修廠的工人。那時候他在老家,每天面對的是一輛又一輛沒有感情和溫度的汽車,他經常躺在地上看著汽車的底盤過日子。
他在汽修廠工作了三年,每天夜里聽著收音機入睡,有時候他也跟著收音機里的文章念幾句。有一天,被同寢的室友告知他念得不錯,他突然想到,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成為電臺主播。他去和師傅辭職,說自己想去北京學電臺主播。師傅告訴他,你年齡已經不小了,沒有必要去和年輕人爭什么,何況每個人的命運翻來覆去,始終逃不出人生的五指山。
但他還是收拾行李離開了,去了北京,一邊打工一邊在電影學院做旁聽生,然后回家自己練習發音。幸運的是,那一年,正巧有個成人高考的機會,讓他得以再次成為正式的學生。雖然他比周圍的同學都要大出好幾歲,可他一點也不慌張,他覺得這簡直是上天在眷顧他。
最后,他如愿以償,畢業后進入了廣播電臺。
回想起這些年來走過的路,小馬哥說,最值得談的,還是他始終不覺得自己老。當他看見一批又一批比自己年輕十歲二十歲的小家伙成為同事時,他更多的是覺得自己還要像他們一樣保持激情和活力。
4
我在上海簽售的時候,認識一個冒著雨跑來書店找我簽名的姑娘。
她?飘厴I,沒什么好的文憑,23歲的時候,父母開始幫她計劃相親,讓她安分地留在家鄉。但是,她一直想去外面看看,她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說出來有些不自量力,但她還是不甘心,于是收拾了東西自己跑來了上海。
她在上海呆了四年多了,今年已經27歲,在一家巧克力店做銷售。休息的時候,她會去看電影看演唱會,去感受大城市帶給她的不同,她還計劃和室友一起打工旅行,邊走邊看。她始終覺得,一個人內心堅定,就不會那么容易走偏。
她說,周圍比她年輕的人很多,她就更不能讓自己顯得老。她會去運動,去保持自己的活力,想做就去做,也就漸漸不那么在意年齡對自己的限制了。
5
當你的身邊出現越來越多比你年輕的人時,你在恐慌什么?
真正開始感到恐慌的人,多半是因為自己尚且處在碌碌無為又對未來毫無把握的狀態,暗自和自己較勁,卻又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說到底,還是不肯卸下重擔去開始新的旅程。
一個50歲的人,即使身體狀況已不如20來歲的人那么好,依舊可以隨時開始自己新的人生。同樣的,一個20來歲的人,即使正處于人生中最黃金的時段,也完全可能被自己所困,過著一眼就能看見未來的生活。
生理上的年齡是我們永遠無法抗逆的,但生活方式上的年輕永遠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上。
要知道,衡量一個人衰老的標準真的不是年齡,而是心態。心老了,再年輕也無用;心未老,老驥也能馳騁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