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從綠色建筑走向綠色生態城區
發布時間:2014-07-04 新聞來源:中華建筑報
設計英才網 訊:綠色建筑的良好發展需要多元的力量,除了政府引導,還需要科技部門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需要企業界的參與。“只有企業真正認識并參與到綠色化的進程中,才能真正良性發展綠色事業。用市場機制來發展綠色事業。”對于綠色建筑,李迅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態度。
綠色建筑體系搭建日漸完善
中國有一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高效的和諧共生的使用空間。它的核心價值觀包括節約、環保、健康的理念。而且,目前綠色建筑在中國已經完成了一個系統的設計,包括它的目標體系,技術體系,政策體系。李迅談到,綠色建筑成為國家行動方案,這在全世界也是首例。
中國的綠色建筑擁有自己的標識,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專業組織。2008年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成立,主任是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顧問總工、國家評價標準的主編王有為。當然,綠色建筑也擁有自己的一些相關機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下面有20多個地方機構學會組織,分散在全國,還擁有綠色建筑的國際聯盟,包括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綠色建筑聯盟、夏熱冬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嚴寒和寒冷地區綠色建筑聯盟。李迅介紹,當前中國綠色建筑標識評定工作下放,各個省市都可以評定。在住建部系統有兩家可以評定綠色建筑的標識。一家是宋凌主任所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另一家就是城科會下屬的綠色建筑評審專家委員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進行一系列的專業活動,包括每年3月底在北京召開由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能源世界——中國建筑節能網承辦的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這個國際性的大會。截至今年已經成功舉辦的綠色建筑大會表現出了企業對于綠色建筑事業的支持和參與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綠色建筑評價數量迅猛增長
李迅還談道,綠建委對綠色建筑的成本增量也進行過統計,一星級項目增量成本不高而容易達到;二星級項目在國家財政補貼下,再加上一些地區還提供地方補貼,城市建設配套減免等激勵政策,增量成本壓力相對不大,已激發起開發商越來越大的實施動力;三星級增量成本較高,開發商經過一定的研發努力方可達到。綠建委初步估計,一星級單位成本增量不超過每平方米100元,二星級不超過每平方米200元,三星級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每平方米300元。綠色建筑不應是高成本技術,也不應是高新技術。全國綠色建筑做得比較優秀的是江蘇地區,其次是廣東、山東、上海等地區。北京和深圳已經宣布新建建筑100%都屬于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申報工作在業界反響強烈。數據顯示獲得綠色標識最多的是萬達(公建),萬科(住宅),綠地,朗詩等企業。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也將綠色建筑放置在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在國家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中,國家對綠色建筑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都已明確,要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十億平方米的綠色建筑的任務,任務非常艱巨。
綠色建筑顯現規模化的發展勢頭
綠色建筑現在的體量有越做越大的趨勢,國家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中寫明,要建設100個城市新建城區(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全部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綠色生態城區有一個基礎的指標,就是城區必須100%都是綠色建筑。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政策以鼓勵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在發展目標方面,北京、上海、江蘇等15個省市制定了各自的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綠色建筑的總體發展目標,明確了新建綠色建筑面積的要求和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的具體要求。在財政獎勵方面,北京、上海、江蘇、山東、陜西、西安、青島等制定了地方財政獎勵政策。在技術推廣方面,北京編制了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將其作為推行綠色建筑的技術保障。深圳發布的《深圳市綠色建筑促進辦法》中,規定了新建民用建筑設計方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的相關審查。在標準制定方面,全國共有22個省市制定了地方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根據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綠色建筑研究中心的比對研究來看,與國際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相比,一些省市的地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地的特色。
目前對綠色建筑發展理念的認識仍有偏差,綠色建筑仍未脫離關注高精尖技術應用的思維模式。采用被動式技術的項目較少,主動式技術措施運用較多,造成主動節能措施運用較多,有技術堆砌傾向,增量成本較大。一些項目貼著綠色建筑相應星級的標識,表面“綠色”,但卻造成了較高的綠色增量成本。有些項目設計前期對綠色建筑相應技術考慮不足,后期被動采取綠色建筑技術后造成增量成本較大。各地出臺了當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從實施來看,各地評價標準未必高于國家標準或更適合于當地的實際,地方特色需進一步體現。
從綠色建筑走向生態城市
綠色生態城市是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綠色建筑則是綠色生態城市發展的最好抓手。當前我國綠色生態城市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顯露了很多問題,綠色生態城市的發展需要系統設計——構建目標、技術、政策、示范體系。現階段我國政府從財政政策方面對發展綠色生態城市也出臺了一些利好政策。比如太陽能屋頂計劃:關鍵設備按比例補貼,其他費用定額補貼。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補貼:嚴寒地區每平方米55元,寒冷地區每平方米45元。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與監測:每平方米20元。智慧城市試點:住建部與國開行合作共計投入800億元等等。
北京、深圳等越來越多城市的新建建筑將逐漸開始全面實施綠色建筑。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及保障房強制成為綠色建筑。今后新建筑有望強制達到至少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綠色建筑從單體向區域發展,從城市向村鎮發展,從產品向產業發展。
李迅還指出,綠色發展既是一個目標,又是一個過程,綠色發展理念重于技術,機制重于目標,標準重于樣板。綠色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用復合生態理論支撐。綠色發展應以本地化、超前性、可操作為原則。綠色發展需要多元主體共同推進。綠色發展需要適時評估,以免得不償失,事與愿違。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